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_第一百六十章:低调行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低调行事 (第1/2页)

    夜深人静,李毅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重活一世,李毅信心满满的。

    想着自己一定要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赚取第一桶金,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纵横商界,成为比二马更牛的商业大亨,实现财务自由。

    虽然金钱绝对不是他这辈子唯一的追求,但是李毅却一直相信一个道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想要让唐雪以及父母、姐姐幸福安康,没有钱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李毅也有自己的理想,他想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退休,然后带着唐雪周游世界。

    很多人都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但更多的人却只能感慨“钱包这么小,哪也去不了”的现实,然后将梦想深深的埋藏!

    所以,梦想是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的,不然的话永远只能停留在梦里面。

    在今天之前,李毅从来都没有担心过什么,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肯定会实现这个梦想的。

    但是他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是1980年,改开才刚刚开始,现在国家还不允许雇佣工人这种想象的存在。

    而且这可是国家红线,碰不得啊!

    好在这事儿现在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不久前一篇名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登上了党媒,引起了全国上下广泛的讨论。

    这说的是一个农民陈志雄的事情,却触动了雇工与剥削这根敏感的神经。

    陈志雄是广东的一个农民,1979年2月开始承包鱼塘。

    当时,承包每亩鱼塘一年要向生产队交60元钱,村里没有一个人敢承包,作为队里的“能人”,也是抱着解决家里人糊口的初衷,陈志雄承包了队里的50亩鱼塘。

    当年,陈志雄带着全家人照料鱼塘。到收渔时,扣除各项成本开销,一合计,竟然赚了3100元。

    很自然地,第二年,陈志雄扩大了规模。

    他又承包了邻村50亩,加上喂鱼需要割草做饲料,自己一家人实在是忙不过了,所以不得不请人来帮工。

    到最后,来陈家帮忙割草的短工最多时有30多人,一人一天给工钱2元,长工一度也有7人,月工资50元。

    这一年,陈志雄百亩鱼塘纯收入7250元,而当时一个农民一年务农毛收入最多不过1000元。

    然而陈志雄的做法,直接触碰到了“红线”,因为雇工触及到了国家最核心的问题,雇工是与资本家、剥削等敏感的词汇连在一起的。

    陈志雄和他的事业,直接对当时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然而,这种存在,又绝非个案。

    在安徽,一个自称“傻子”的农民,炒瓜子同样炒出了“雇工问题”。

    他叫年广久,42岁时炒瓜子有了口碑,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两三千斤瓜子。

    忙不过来时,便陆续请来一些无业青年当帮手,到1979年秋天,居然就有了12个帮工。

    可是,“傻子”怎么可能是剥削阶级呢?

    他平生只会写五个字,分别是“年广久”和“同乙”。他7岁就在街上捡烟头挣钱,9岁当童工学徒经商,十几岁接过父亲的水果摊开始维持生计。翻看他的履历,明明就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放眼全国,眼下个体户已经相当多了,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的都有。

    雇工问题如何处理,也困扰着高层,因为这既是民生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直到1981年,上面才算是对这事儿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认为陈志雄可以跨队承包,也可以雇工,雇工也不算剥削,因为他的“收入比其他人高,主要是多劳多得,是无可非议的”。

    这算是对雇工问题讨论的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并没有彻底解决“雇工问题”的争论。

    在整个80年代,雇工问题几起几落,未有定论。

    直到1987年,这事儿才算是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结论。

    但是李毅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显然是不能的,因为从今年12月份,随着义乌开始作为工商个体户试点城市的开启,全国上下的个体工商业将会迎来一个爆炸式发展。

    也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