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_第四章 圣人谋事,预则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圣人谋事,预则立 (第1/2页)

    原文

    故圣人立事[1],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2],议论去就[3]。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4]。外内者必明道数[5],揣策来事[6],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7],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8],下乱不悟[9],揵而反之[10]。内自得[11],而外不留说[12],而飞[13]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14];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15]为大仪[16]。

    注释

    [1]立事:建立事业。

    [2]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引用《诗经》和《书经》来验证自己的学说。

    [3]议论就去: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是否应该做。

    [4]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欲,想;合,与离相对。指根据想法来运用力量。

    [5]外内者必明道数:在决定内外大事时,必须明确道理和方法。

    [6]揣策来事:推理判断未来的事情。

    [7]产业:产,谋生,财产;业,事情,经营功绩。

    [8]上暗不治:暗,昏暗。全句是说君主昏庸,不能推行善政。

    [9]下乱不悟:乱,昏乱,糊涂。全句是说人民掀起叛乱而不能分辨事理。

    [10]揵而反之:固执己见,事与愿违。

    [11]自得:自以为自己聪明,得计。

    [12]不留说:不接受他人的主张。

    [13]飞:表扬。

    [14]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命,召令;自来,指君主有令召来。御:防御、抵制,这里是指拒不接受。

    [15]退:保全、完成的意思。

    [16]大仪:好办法,大原则,秘诀。

    译文

    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计谋。首先摘取《诗经》和《书经》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是去还是留。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作“巩固内部团结”。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