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_第208章 开学第一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8章 开学第一课 (第2/2页)

寿命)电荷q(以质子的电荷为单位)自旋j(以为单位)宇称p同位旋i同位旋第3分量i3重子数b轻子数lel

    奇异数s粲数c底数d等等。

    在现有实验的精度下,轻子的行为类似点粒子,没有显示出具有内部结构,而强子显示是复合粒子,具有一定的结构。按照现代粒子物理的观点,介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构成,重子由3个夸克构成,轻子和夸克属于同一层次。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实体的基本成分;也指量子理论中有基本力的粒子。

    严格地说,基本粒子是不能再分解为任何组成部分的粒子。在这一定义下,只有夸克和轻子两种基本粒子。但是,虽然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这两类重子都不可能分解为它们的夸克成分,因为独立的夸克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尽管质子和中子以及其他重子由夸克组成,它们常被看成是基本粒子。

    直到19世纪末,原子一直被认为是物质的基本建筑砌块。后来,英国粒子物理学先驱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原子产生的一种辐射能够用原子自身分裂出来的带电微粒流来解释,知道这种带电微粒就是电子。

    既然电子带负电荷,而原子呈电中性,很明显,原子内部必然有另外的带正电荷的粒子,以抵消电子的负电荷。20世纪初叶,工作于曼彻斯特的新西兰裔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证明,这一正电荷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一起,都集中在很小的中心核内。

    起初人们认为,原子核是电子与荷正电的质子的混合物。到了1932年,也在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的詹姆斯·查特威克才发现了不带电的质量几乎与质子一样的中子。于是原子核被解释成由强核相互作用,或强力,维持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的集合。

    那时,这三种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

    ——似乎是构成一切物质的仅有基本粒子,但宇宙射线研究和粒子加速器中高能粒子束互相轰击的实验却表明,还存在其他类型‘亚原子’粒子;不过这些‘新’粒子是不稳定的,它们将迅速‘衰变’成其他粒子簇射,以我们熟悉的电子质子和中子告终。

    重要的是应该懂得,这些新粒子根本不是存在于粒子加速器中互相轰击的粒子的‘内部’;它们是从注入加速器的能量中,按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公式创造出来的。

    然而,在它们的短暂寿命期间,它们是具备质量和电荷等特征的真正粒子。这样的粒子,应该曾经在大爆炸的高能条件下大量出现。

    物理学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粒子纳入一个圆满的物理理论,他们试图解释这些粒子之间基本力的作用方式。他们这样做时,仿效光子携有带电粒子之间的电磁力,想借助另一类携带着力的粒子——介子。但介子又是用什么东西制造的呢?

    1964年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qua

    k。夸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多数物理学家接受。

    有一段时期,局面极其混乱。但1960和1970年代发展的夸克理论使局面趋于明朗。夸克理论认为,所有已知粒子可以分成两族。一族由夸克组成,能够‘感知’只在夸克之间起作用的强力,叫做强子。另一族叫做轻子,它们不能感知强力,但参与以所谓的弱力做媒介的相互作用,比如,放射衰变过程就是弱相互作用引起的。强子既能参与强相互作用,也能感知弱力。

    轻子是名副其实的基本粒子,它们不由任何别的东西构成。典范的轻子就是电子,电子与另一种叫做中微子的轻子相伴生。当电子参与放射衰变这类过程时,总有中微子卷入。

    由于一些无人知晓的原因,这一基本图像已经复制了两次,产生了三‘代’轻子。除电子本身外,还有比较重的叫做μ介子,它们除了比电子重207倍外,完全像是电子;还有一种甚至更重的粒子叫做t粒子,它的质量接近质子的两倍。

    这两种重电子各有其自己的中微子,所以轻子族有六种粒子。虽然μ介子和t粒子都能在粒子加速器中用能量制造或从宇宙线产生,但它们很快衰变,转化成电子或中微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