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上 (第1/1页)
“臣等拜见官家。” 三名政事堂相公躬身行礼。 郭桢笑着说:“三位相公免礼。朕此次召见,是有两件事想征询你们的意见。” “请官家明示!” “这其一嘛,眼看又到了麦收之际,北方契丹必将南下犯边,今有永安郡公李程向朕禀告,愿独身前往北疆,诛杀契丹四部头领,并请派精兵强将待功成之时趁机出关掩杀,以保边关数十年之安宁。” 郭桢笑着说道。 “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崔休上前一步,拱了拱手,朗声说道:“官家,臣以为不可行。且不说契丹四部头领身边守卫森严,难以靠近,就算侥幸成功诛杀一部,其余三部必将有所防备,届时三部一起发难,更难收场。” 韩毅点了点头,赞同道:“永安郡公一心为国,自然是大大的好事,只是此事非比寻常,就算能顺利诛杀四部头领,何时派遣兵马出关也是个大问题,一个不好,难保不会失陷军将于关外。臣以为还是谨慎为好。” 首相章淳目光涣散,不发一言,似乎没听到一般。 郭桢忍不住问道:“章相公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两位相公言之有理,契丹人贪图小利,掠去些财物自会退去,何必劳民伤财。” 李程听完皱了皱眉头,这三位看起来为国为民,怎么做的事这么的目光短浅。 正当他想要出言反驳时,却看到曹彬不住的对他使眼色。 李程心中思索片刻,想到现代历史上文官和勋贵的斗争,心中登时醒悟了过来。 这三人摸爬滚打多少年才熬到了如今的高位,个个都是人精,岂能不知道李程所说方略的好处。 之所以出言反对,恐怕还是担心勋贵势力趁此机会扩大影响,争权夺利。 李程心中顿时冷了下来,他想到了现代历史上的宋末崖山,十万军民齐滔海,想到了明末清军入关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事,都是因为文人误国所致。 那些史书中简简单单的话语,其实浸满了汉家百姓的鲜血。 李程不顾曹彬焦急的神色,向郭桢拱了拱手,冷淡的说道:“官家,臣有一事不明,想请三位相公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