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霸王(策行三国)_【番外】告别(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告别(一) (第1/3页)

    大吴四十三年,长沙国,孙坚祠。

    孙策拿起一束香,在烛上点燃,看着香头渐红,火苗渐亮,他伸出手掌,轻轻一挥。

    火苗熄灭,唯余烟气袅袅。

    孙策双手执香,躬身三拜,又肃立了片刻,上前半步,将香束插在香炉中,又小心地用手指将香灰聚拢来,围住香束。

    他不急不徐,舒缓有节,自有一番从容。

    一切完毕,他抬起头,看向当中的孙坚灵位,暗红色的灵位牌上,有十二个洁白的篆字。

    大汉故骠骑将军孙坚之灵位。

    孙策嘴角挑起一抹自哂的笑容,接着又在母亲吴太后的灵位前上了香,默立片刻。

    太子孙绍站在一旁,神情肃穆,气息悠长。

    孙策站了片刻,抬起头,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父母的灵位,转身离开。孙绍跟了上去,父子俩一前一后,出了享堂,又拾阶而下。

    “太子,将来得闲,代我来上几柱香。”

    “父皇放心,儿臣不会忘记大父、大母,每年都会来拜祭一次。”

    “每年一次太多了,扰民。”孙策微笑道:“五年一次吧,来向你大父、大母报告一下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让他们安心。你大母是看过的,倒也无妨。你大父未曾看过一天新政,也许会有些不放心。”

    “唯。”孙绍浅笑道:“父皇,有大母代为解说,想必大父也知道父皇的功绩,一定会为父皇骄傲。”

    “但愿如此。”孙策转头看着孙绍,嘴角绽开一丝满意的浅笑。“有儿孙如此,他再不满意,我也没办法。”

    孙绍含笑拱手。“儿臣岂敢与父皇比肩,但愿兢兢业业,继承父皇鸿业,上不负苍天,下不负黎民,中不负父皇及三院元老的教诲。”

    孙策点点头,沉吟片刻。“太子能如此想,我很欣慰。开一世太平容易,得后世之君难。你弱冠便随驾学政,而立以来又监国十余年,洞察政事民情。尽三十年之功,方有今日之能,岂是读几本书就够的?后世之君,怕是未必有这样的机会。”

    孙绍点头附和。“父皇所言诚是,儿臣也有这样的担心。创业难,守业更难。儿臣有幸,追随父皇、母后以及诸贤习政,后世之君未必有这样的机会,难免会有望尘莫及之叹。”

    孙策摇摇头。“太子不必妄自菲薄。你们这代人,会比我们这代人更强。如若不然,那不是你的失败,而是我的失败。”

    孙绍没说话,只是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一个少年士子快步走了进来,在阶下停住,拱手施礼。

    “陛下,太子,舒侯、襄阳君伉俪求见。”

    孙策眉毛轻扬。“哈哈,我就知道他们会来。”他扬扬手。“请他们进来。”

    少年士子愣了一下,看着孙策不说话。孙策笑而不语,孙绍会意,说道:“钟会,陛下与舒侯不仅是君臣,更是知音。襄阳县又是陛下文胆,深得陛下敬重。他们伉俪当得陛下一个请字。”

    少年士子恍然,转身去了。

    孙策看着少年挺拔的背影,微微颌首。“太子,你调教有方,这小子不错。”他顿了顿,又道:“让钟公做你的少傅,如何?”

    孙绍拱手道:“多谢父皇。钟公德高望重,明于律令,又深谙陛下执政精髓,有他为儿臣护航,儿臣安心多了。”

    正说着,周瑜、蔡琰夫妇并肩走了进来。虽然年逾花甲,但两人却几乎看不到一丝白发,面色红润,步履轻快,而且节奏一致,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韵律。

    “公瑾,昭姬,你们这是修道有成,返老还童啦。”

    周瑜有些尴尬,蔡琰却抿嘴笑道:“陛下,故骠骑将军和皇太后都听着呢,当慎言慎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