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_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次聚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次聚会 (第3/4页)

不是越来越长了?”

    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过去一个初中毕业生可以工作,今天要读到大学,受教育时间拉长到16年,更莫说以后的各种培训。

    “人类积累知识需要时间,学习知识也需要时间,科技进步,体现在每个人身上,都需要健康作支撑。大家想过没有,宋代,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四十几岁,除去饥荒战乱等意外因素,一个没有受到外界打击的正常人,平安地活到五十几岁,就算是不错了。”

    这是大家以前忽视的因素。下面有人议论起来。以大家熟悉的苏东坡等人,也多是五十几岁就死了。就算是许多高官贵族,寿命超过七十岁都非常罕见。

    “平均寿命四十几岁的人,是不可能拿出十年时间来学习的,除非他有天赋可以走科举之路。他得赚钱养家,他得付出社会劳动,穷人们,怎么可能不挣钱糊口,怎么可能有时间长期学习,成为工业时代的合格劳动者?技术没学会,人都饿死了,对不对?”

    还真是这个道理,那个时代,十几岁就结婚了,大部分人,十几岁后也就停止了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他要养家糊口了。而工业化带来的大量的知识技能,如果只有这样的劳动者,那是搞不起来的。

    “我们国家独立起来后,最先搞的事情,绝对奠定了我们今天的成就。相比印度,我们有两件事,做得最好。第一,我们进行了全社会的免疫健康工作,比如除四害,比如防治血吸虫,比如接种疫苗,大家的手臂上,有没有被划井字?”

    这话把大家问笑了,小时候,为了这个疫苗,几乎人人都哭过,不当是痛,看到刀子在肉上划,那样子太吓人,况且还是孩子。

    “第二是教育,包括夜校培训等。那直接的后果是什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生命质量提升了,知识水平起来了,这才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人的基础,我在印度非洲去,就发现,他们这方面与我们相比,差的不仅是一个时代。你们在想象中穿越到古代,对于我来说,我是现实地走到了那些地方,有些地方,甚至连我们的宋代都不如。为什么要穿越呢?现实就是。”

    果然,见识,不因你学历高低而分,思维先进而分。大家苦想争论的话题,在费主任看来,就是他现实中的工作。人类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在撒哈拉以南,有原始狩猎的部落,人们好像还停留在我们汉代以前。而美国的曼哈顿与硅谷,仿佛提前进入了未来世界。

    “我提醒大家一下,我们是穿越过去改造社会的,不是单纯扶贫的,也不是单纯打仗的,对不对?”此时,铁路专家的提醒正当其实。

    费主任说到:“就是扶贫,也是有技巧的。原来世界各国对非洲贫困国家的援助是历年增长的,但他们的gdp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因为援助没有效果?没有必要?该让他们自生自灭?不对,我们近期有人研究过,他们贫困的基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富的基础。其中,健康基础,就占了大头。”

    信息学家说到:“也许,外国的援助,都让军阀与官员贪污了呢?”

    “贪污与廉洁只是分配问题,不是生产力问题,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所有的分配都是内卷的,不是思考问题的出路。”火药专家反驳到。

    孙总的提问更直接:“费主任,你们做过哪些研究呢?”孙总比较讨厌纯粹理论上的纠缠,作为工科出身,他只关心改变现实的具体行动。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就知道,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不如给他们致富的办法,这就是技巧。”

    “对对对,过去进行赈灾时,不是直接给灾民发粮食,如果那样,灾民为了眼前利益,把多余的粮食直接换酒或者换钱提前花掉,后半年就过不下去了。所以以工代赈,你参加官方组织的水利工程劳动,官方给你工资,这才是救灾最好的办法。”

    大家讨论到这个程度时,费医生觉得,他可以回答孙总的问题了。

    “我们也知道,花在疾病预防上的钱,仅相当于花在治疗上的钱的十分之一,这是相当节约的办法,对不对?”

    下面的赞同声音四起,已经讨论到中国古代中医:治未病,也就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上去了。

    “我们预防疾病的方式很多,比如环境卫生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