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9章 张军封王 (第1/2页)
“大家。”霍仙鸣躬身上前一步。 “嗯?”李适这会儿正高兴,笑呵呵的扭头看向霍仙鸣。 “奴愿赴凤翔宣敕。” 李适张了张嘴,想了一下摇了摇头:“你不合适……不过去一下也好,代我关慰一下地方,也正好看一看。 如此,你便和左丞同行罢,与凤翔后可赴上都,绥备制宜。” “诺,谢过大家。” 为什么上次的节镇册书是让何定带回去的而没派人宣诏呢? 其实这就是大唐的实际情况,一般册敕制书就是由尚书省直接发给当事人就行了,没有什么派人宣读的固有程序。 至于几个太监牛逼哄哄的抬着圣旨到了大臣家里歪鼻子斜眼的那种,历史上并不存在。太监是没有资格干这事的。 太监一般最多也就是传个皇上的口谕这种。 唐代也不叫圣旨,叫册书,制书,敕书,用于不同品级不同情况。没有什么奉天承运,也没有钦此。 那这次为什么霍仙鸣主动申请要来宣诏而李适又没同意呢? 这次是封王,赐国夫人,这就有点不一样了,需要派人宣诏以示尊祟。不过太监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得派尚书省的大臣。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翰林)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六部是尚书省下的具体部门。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其他秘书殿中二省和御史司天二台是独立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另外还有九寺五监,也是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的具体事务部门,和六部之间在职责上有一定重叠,受三省和皇帝双重节制。 可以看做是一种制约监督,主要是处理重大危急情况和具体实施事务,也有监察的权力。有点务虚务实的差别。 所以,即使李适再宠信霍仙鸣,也不会同意让他来宣诏。这是对大臣的不敬,也是对尚书省的不尊重。 随后,李晟和浑日进戴休颜三人,还有各路录事参军事,各军参军事,御史等的上书,奏报先后发至梁州送到了李适面前。 走物流就是没有加急快递速度快嘛。 事实上并没有多大出入,谁也不敢在这上面搞东搞西,只不过李晟和浑日进的上书里多了些肃靖长安剪贼附除逆臣的奏功。 大小官员军将杀了十来个。这都是小事儿,李适看一眼也就完了,问都不会问,但这都是功劳。 李适开心之余一一进行褒奖封赏,开始准备还京事宜。 而何定等了三天,这才和尚书李左丞还有霍仙鸣一起离开梁州,回凤翔府。 这位李左丞可不是一般人,乃是皇室宗亲,李世民的血脉,论辈份李适还得管他叫一声阿兄。 唐代三省六部的中丞,侍郎,以及诸道兵马元帅,大都督这样的职务大多都是由这些皇室宗亲就任。 像李适的弟弟原王李逵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多次镇压节镇判乱。死后,他的后人去了吴哥(柬埔寨)发展手工业,从此再无音讯。 门下左右丞的职责就是复核已经通过门下审核的诏书,并负责监督执行。像封王就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