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_第二十七章 斩龙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斩龙脉! (第2/8页)

参加科举。

    这个传统,一直被延续了下去,且慢慢地开放到燕国文人,不拘祖籍,都可以进入乾国参加科举。

    可以说,乾国人除了武力不行以外,其他方面,都很精通。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历代燕皇在这方面,都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

    一个真敢收人考,一个还真敢放人考。

    至于人才流失与否,确实有,但总是会有人回来的。

    宁方盛年轻时,曾在乾国一路考到了举人,只不过最后没去上京继续考试。

    “宁老这话就说得严重了,我大燕以前没有科举,这是我大燕的不是,亏待了宁老这样的读书人。”

    “陛下言重了,言重了。”

    宁尚书马上跪伏下去。

    “罢了罢了,起来吧,宁老,朕的意思是,等明年,朕准备开科举,到时候还请宁老负责操持,这请老致士的折子,宁老就先收回去吧。

    朕的脾气,宁老也是清楚的,三请三辞的戏码,朕实在是懒得去折腾。”

    “臣,为大燕读书人,谢主隆恩!”

    宁尚书伸手接过了自己之前请辞的折子。

    宁家,其实也算是门阀,只不过不是顶尖的门阀,且在镇北军马踏门阀时,主动上交了大部分的土地财产,所以得到了宽恕。

    但宁尚书自觉不能再恋栈了,所以上书请辞。

    只是,眼下既然皇帝陛下要开科举,大燕数百年来,第一遭科举,宁尚书没有理由不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干下去,这件事的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了。

    以前,燕国皇帝不是没人知道科举制的好处,但奈何门阀势力强盛,科举,等于是和门阀抢夺政治资源,这是掘门阀的根,门阀自然不会同意。

    但现在,问题被解决了。

    姬润豪伸手指了指赵九郎,笑道:

    “你也是出自怀涯书院的,怎么着没去乾国考场上走一遭?”

    赵九郎笑了笑,道:

    “费那功夫作甚,臣想做点事儿,可不想做那纸糊尚书。”

    宁尚书的脸当即一红。

    礼部尚书,是六部之中清貴第一,但也是实权最少的一个。

    尤其是“礼仪”文化,在燕国,并不被很看重。

    去乾国考了科举,回国后做官是可以的,但想真的做什么实权衙门,也近乎不可能了,毕竟,背景和立场,难免会有些含糊。

    赵九郎这话,无疑是在打宁尚书的脸,但因为赵九郎在朝中势力和威望都很大,且在主持清算门阀的过程中更是彰显出了极大的存在感,所以宁尚书也不敢对赵九郎的话发出什么不满。

    “你啊你,就不会好好说话?”

    “陛下,事儿太多,臣没精力去拐弯抹角。”

    “朕知道你辛苦。”

    姬润豪站起身,

    他站起来后,赵九郎和宁尚书也都站起身。

    “掀开。”

    外面的太监马上将亭外的被帛给掀开。

    外面,依旧在下着雪,只是这天色,似乎阴沉得多了。

    亭子外,有一张輦。

    燕皇走在輦上,坐了下去。

    “宁老先坐一会儿,御膳房那儿很快会送姜汤过来,先驱驱寒气,再出宫吧。”

    宁尚书在见到赵九郎陪着皇帝走到亭外后,知晓自己此时不能说不,马上谢恩道:

    “吾皇仁慈。”

    姬润豪又看向赵九郎,道:

    “輦太小,朕就不做样子邀你同坐了。”

    赵九郎笑道:

    “臣刚刚在里头打了个盹儿,正好走走解解乏。”

    姬润豪点点头,

    道:

    “启明殿。”

    “摆驾启明殿!”

    队伍,开始行进,队伍的人数,并不多,负责抬輦的前后共四个身强力壮的太监,还有一个太监陪侍,另外,就只有赵九郎了。

    “九郎啊,朕有一事很好奇。”

    燕皇侧身坐在輦上,看着赵九郎。

    “陛下,您说。”

    “南边的战事,拖延到现在,你身为宰辅,在朝堂上不提一句,就是私下里的奏章,也不发一封,为何?”

    “陛下您说笑了,臣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打仗的事儿,臣不懂,不懂的事儿,臣自然不会多问。”

    “身为宰辅,还是要懂一点儿的。”

    “陛下,世间任何事儿,要么精通,要么一窍不通,最怕的就是懂一半不懂一半,这最容易坏事儿。”

    “回去看看兵书吧。”

    “臣遵旨,臣争取看了兵书后,能陪陛下唠唠。”

    “你啊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