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3/4页)
苏大为面前,依旧是锋芒毕露,谈笑无忌。 但这货也是中年将军了。 他的长子,如今也十七岁,可以参军作战了。 苏庆节令苏炎归入苏大为的麾下,既是兄弟之间的信任,存着将嫡长子托付给苏大为之意。 也是存着让苏炎跟着苏大为,好好学习用兵之道的意思。 昔年苏定方起于行伍之间,从一介白丁,最终成为名动天下的名将,大唐军神。 既有李靖传兵法之功。 也与苏定方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分不开。 到了苏庆节这里,因为他生性冲动,脾气暴躁。 虽然后来成熟了许多,但在用兵之道上,仍不是这块材料,未得苏定方真传。 反倒是苏大为得了兵法。 如果苏炎争气,能从苏大为这里,再将苏定方的兵法学回去。 倒不失为一段佳话。 这些事情,薛讷以前是听薛仁贵提过。 苏大为、薛仁贵和苏庆节等人是兄弟交情,他们的下一代,平日自不陌生。 就连程处嗣和尉迟宝琳,也各自带了长子加入军中。 展现与苏大为共同进退的意思。 带着儿子入军,要么打赢这一仗,要么大家一起死,连子嗣都不得保全。 这是存了破釜沉舟之念。 “慎言,在想什么?” 苏大为的声音惊醒了差点走神的薛讷,他忙向苏大为叉手道:“总管,方才斥候回报,距离龟兹只有四日路程。” 苏大为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时间差不多了,再往前,双方的斥候会纠缠在一起,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到来。” 数万大军,甚至数十万大军,斥候都远放数十里至百里。 有一些严谨的将军,甚至会将斥候放得更远。 与大营隔着一两日的路程,不断有斥候来回交织,交换着情报。 在古代战场上,双方在阵势接触以前,都是瞎子和聋子。 只能凭经验感觉,大势去判断,敌人应该会来。 应该会有一场大战。 但具体什么时候遭遇,敌人规模如何,这些,始终笼罩在迷雾中。 只有双方军队交锋的那一刻,才会清晰起来。 这就叫“战场迷雾”。 迷雾建立在对敌人一无所知的前提上。 一但彼此斥候交锋,那秘密将不再是秘密。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形势变化,我召集诸将来此,打算做最后的战局推演,决定与大食人作战时的最终方略。” 苏大为目光扫了一圈后,重新落回到面前的沙盘上。 拿起手里的竹杆向沙盘中一点。 “目前我们在这个位置,数日后,在龟兹城北七十里,我们将与大食人的军队遭遇……” 听到话音,围绕沙盘所有大唐将领,都不由背脊一挺。 一种肃杀之气,油然而生。 谁都知道,如今大唐最强的两位名将,一位是裴行俭,一位是苏大为。 两人用兵,都各自有苏定方的影子。 裴行俭得了“不动如山”,“其徐如林”。 苏大为则得了“其疾如风”,“侵略如火”。 若说裴行俭擅谋全局,攻守自如。 那么苏大为便是谋定而后动。 不动则已,动如雷霆。 其攻势如江河不竭,层层推进,而且其中不断有出人意表的奇计。 比如对百济叛军时,以赵胡儿为首的斥候从高山穿飞行翼装飞入山城,神兵天降。 对高句丽时崛开江水,倒灌平壤。 对吐蕃时,将计就计,将吐蕃主力引入山谷,制造雪崩。 苏大为常与身边将领说自己用兵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隐藏住自己的破绽,去掉任何导致失败的可能。 再等敌人露出破绽,发动致命一击。 “眼下局面,敌强而我弱。 二十万大食和突厥人,西域胡人的联军,就在眼前。 我军精锐只有府兵七千余人。 加上征召的吐蕃和吐谷浑等仆从军,也不过八万。” 苏大为凝视地图,缓慢而沉着道:“以弱胜强,更要一击必杀。” 众将纷纷点头。 心知此次情况特殊,属于大唐自己的精锐不多。 军中仆从占了绝大多数。 指挥上和配合度,都是唐军对外征战,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 一但战局僵持,仆从军将会暴露指挥层级混乱,作战调度不如唐军灵便,做战意志薄弱,战术素养偏弱,对阵型不熟悉,甚至对苏大为发出指令反应不及,各种问题。 在这种程度的战争里。 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败相。 一角溃败,将迅速波及全局。 薛讷与苏炎做为场中最年轻的将领,竖耳倾听,用心去记。 或许苏大为一些推演和指令,他们现在受于年纪还不能全部理解。 但也一定要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