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章合纵大业 (第2/2页)
松懈时加入合纵,朝三暮四。 从魏国出发,苏秦一路东行来到东方大国齐国。齐国与秦国相距很远,中间又隔着好几个国家,还没有受到秦国的实际伤害或者威胁。而且,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遭遇的战火少,齐国百姓致力于生产,因而物产丰富,家给人足。 在齐国国都临淄,人口众多,百姓举袖成云,挥汗成雨。齐国参与过好几场战役,但没有一次因为战争而征调全国兵力,例如泰山以南和清河一带的百姓就没听说过参军一事。 尽管实力雄厚,地理环境优越,齐国同样侍奉秦国,苏秦为它感到羞耻。 拿韩、魏与齐国对比,韩、魏侍奉秦国,因为与秦国接壤。如果韩、魏不听话,秦国大军发动,即使韩、魏胜利了,也已经被战争损伤,无力抗击其他国家的趁火打劫。如果秦国赢了,韩、魏就会陷入亡国的危险,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大,只因为秦国强大。 与韩、魏相比,齐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首先,齐国与秦国相距很远,中间隔着几个国家,秦国不敢贸然攻打;其次,即使秦国攻打齐国,秦国未必就赢,因为齐国实力不弱,且是以逸待劳;最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算秦国打赢了,也不一定能够占领齐国的土地,因为隔着其他国家控制齐国不方便。 苏秦认为,齐国之所以侍奉秦国,不是受到秦国威胁,也不是齐国无能,而是消息闭塞,战略方法不当。听到战略有失,齐宣王认同苏秦的观点,说他偏居东方,孤陋寡闻,不明时局,愿意举国听从苏秦的号令。 说服齐国后,苏秦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此时的楚国国君是楚威王。 楚国是一个很古怪的国家,如果遇上贤明的国君,楚国就很强大,甚至能够抗衡秦国;如果国君无能,楚国就是一只纸老虎,虚有其表,外强中干。那时流传一句话,欲称霸天下,非秦必楚。意思是,尽管诸侯国很多,能够称霸天下的只有两个国家,如果不是秦国,必然是楚国。楚国是有实力的大国,关键在于国君能否发动国家的战斗力,激发军队的斗志。 面对这么一个潜力强大的国家,苏秦先指出楚国地大物博,军事力量雄厚,除了秦国,其他国家唯楚国马首是瞻。然而,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天下不能同时容下秦国和楚国。如果秦国势力增强,楚国必然会被削弱;反之,如果楚国势力增强,秦国必然会被削弱。 楚国与秦国的力量对比很微妙,苏秦建议楚威王留心,谋事于未萌,在祸害还没发生之前就早做决断。不能威胁,苏秦就以利益诱惑。他保证如果楚威王听从他的建议,其他诸侯国都会按时向楚国纳贡,举国听从楚国的指教。苏秦以利益诱惑,楚威王却心不动半分,因为他真正关心的是秦国对楚国的威胁。 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这是尽人皆知的。夺取巴、蜀后,秦国已经深深威胁到楚国的安危。韩、魏等小国经常遭受秦国欺负,最后成为秦国的依附,楚国不能和他们商议大事,因为他们可能泄露给秦国。一旦计划败露,大事干不成不说,还要深受其害。 日思夜想,楚威王就想找一个帮手为他出谋划策,共同抗衡秦国。朝臣大多主张连横不可信赖,为了国家利益,楚威王终日苦思,食不甘味,坐不安席。 游说大半个中国,直到楚国,苏秦才遇见真心合纵的国家,既可喜,也可悲。说可喜,因为人生有一个事业上的知己;说可悲,因为没有几个合纵的国家真正有诚心。 合纵大业是苏秦的主要成就,离开家乡后,他先到赵国,结果被赵国拒绝。北方的燕国是苏秦合纵事业的起步点。紧接着,苏秦南下,先后经过赵国、魏国、韩国。又从韩国向东,进入齐国,最后南下入楚。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一番奔波,苏秦终于佩戴上六国相印,当上合纵国的“盟主”。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