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_第1899章 军靴与棉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9章 军靴与棉衣 (第2/3页)

斯,结果就遭遇到二十世纪最寒冷的三个冬季之一。但他们又不知这些,他们觉得那种冬季接近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在广袤的俄罗斯是一种正常。

    当下莫德尔和保卢斯的部队都面临很大挑战,压力最大的当然是保卢斯。

    宏观上天气越来越冷,德军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多的粮食,以及更多的冬衣。

    德国自产的棉花并不充裕,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德国一直是巴西的第一大棉花进口商。这一时代,巴西是南美的产绵大国,出口棉花也是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即便当战争爆发,巴西还在向德国输送棉花,直到巴西迫于英美等国的压力,于1942年的棉花收获季,突然与德国断交,紧接着就是宣战。

    巴西开始与盟军合作并签署了一些贸易协定,所以本给输送给德国的棉花,经美国人一转手,就成为按照《租借法案》输送给苏联的战略物资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堪称优秀商人的典范。根据苏联需要的物资清点以及可能欠缺的物资,对他们施行精确输送。

    恼羞成怒的小胡子立刻命令大西洋上游弋的u艇,找寻巴西货轮发现即击沉。

    断交的那一个月,就有十艘巴西货轮伴随着大量的棉花和大豆沉入大洋。

    当前德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库存,面临恶劣的现状,德国不得不加紧从西欧搜刮棉花和羊毛,德国的纺织工厂也开动马力生产棉衣和毛毯。

    小胡子和狼堡的参谋们当然不希望战争持续到冬季还是当前的僵局,可现实是德军在两个战线上都不能再取得重大突破。

    德军不希望这样,他们不得不面对,最糟糕的消耗战已经开始了。德军也是吃一堑长一智,不管是南方的保卢斯还是北方的莫德尔,当地的德军战士都获得了全新的棉衣。

    每个战士还获得一条羊毛围巾,羊毛手套,以及加厚的军靴或棉鞋。

    由于这些后勤物资都是一个师一个师的发放,以至于物资发放的数量总高于领取人数。

    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又是一件德军师长们苦恼的事。

    无论是维亚济马还是斯大林格勒,或者说当属斯大林格勒的情况最为极端。这两处战场的交战态势极度胶着,每一天德军都要阵亡超过四百人,另有近五百人受伤。总的来说,德军平均每天要损失一千个战斗力,迫于现状,德军不得不将给德军搬运物资的俄国人当成正规士兵用。

    保卢斯现在纯德军的作战兵力三十余万,另有近三十万的各类民夫,以及数十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的友军。民夫的籍贯构成一样非常复杂,有法国人、荷兰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其中还有超过一半是苏联公民。

    他们可以说是苏联的叛徒,然而在他们看来,是撤退的苏军抛弃了他们这些平民,为了活下去,只好给德军工作换取苟活的粮食。

    无论德军是否

    否承认,失去这些苏联平民组成的“搬运工”,仅靠那二十多万又是一线作战又充当运输队的意大利军,大量作战物资就甭想搬到前线。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军的许多师长,干脆拔掉民夫的破旧衣裳,直接给其套上德军的制式棉衣、战靴,外面套上德国国防军的制服,最后用制式围巾裹住大半个脑袋,部分人头上还顶着破旧的钢盔。

    如此这般打扮,就是近距离看,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们实际是俄国民夫。

    他们妥妥的就是德军士兵!

    德军已经感受到了严重人力资源匮乏的压力,而苏军呢?情况和德军其实也差不多。

    在战略物资上,德军的情况宏观上也是越来越糟糕,为了获取宝贵的粮食和石油,德军才拼命要拿下整个南俄。

    目前,德军利用自己的库存以及从欧洲占领区的略多,至少在这个冬天,给德军近七百万在役军人配发整齐的棉衣毛衣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1942年的冬季没有问题。

    如果到了1943年冬季呢?情况恐怕非常糟糕。到了那个时候战局又是如何?苏德双方都不能很好的估量。

    但仅从冬季服装上来看,苏军的情况是比德军好很多的。不仅仅是苏军得到了西方盟友们的重点棉花援助,苏联广大的中亚地区本就是产羊毛和棉花的宝地。

    何况当局不要求棉衣的质量有多高,形制有多么美观,只要足够保暖就行。危局之下实用主义才是最好的,苏联的纺织厂一样开足了马力。所谓棉衣就是土色细麻布编制成的口袋,里面塞进各种纤维物,无论是棉花还是羊毛,塞够即可。经过一番加工,棉衣就成性了。

    杨明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