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51 出鞘 (第1/2页)
这么走有不少好处,一半路程在船上,另一半也全是驿道,路况比较好,省时又省力。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征用大量船只,一万新军再加上车马物资,船小了还不成,可去哪儿找那么多大船呢。 这个难题对洪涛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济州岛有六艘武装货船,只留一艘看家其余的全过来帮忙;王浩的东海商社把去日本的航线暂停两个月,支援五艘三桅海船;顺风镖局也暂停一些业务,把仅有的三艘海船调过来。 剩余的二十多艘海船全部由促进社从沿海州府找海商花钱雇佣,其实经过福州日报和真理报的这顿扇呼,很多海商都不好意思收钱,纷纷打听能不能派人跟着新军去战场看看。 当年王浩从幽州拉回来那么多牛羊、奴隶的事迹已经成了传说,谁想起来都不由得挑个大拇指,赞叹这位王作头有胆有识有发财的命。 本来以为这辈子赶不上这种机会了,没想到凉王再次出山,那还不跟着等什么啊。啥船钱不船钱的,按说该给凉王交钱才对,买张跟在新军屁股后面发财的票。 但这次洪涛没再敢托大,把这些请求全给回绝了。这一仗怕是不比析津府容易,当初筹备了三年,能想到的事儿都计算了N多遍,再加上契丹人不了解新军的作战方式才能从容应对。 现在敌人怕是快把新军研究透了,人家是仔细准备了好几年,自己才是仓促而来,火枪对上钢板弩到底能占多少便宜,光靠数据没用,还得上战场打一打才有底。 不过他也没把话全说死,允许商人们向渭桥镇运送军用物资,全数高价收购,假如到时候有机会的话也不反对大家再往北走走。 这么一支庞大的船队在长江上蜿蜒了近二十里长,惹得沿途百姓蜂拥到江边看热闹,当听说是新军要北上作战时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几百名纤夫大半都失业了。 无论穷富、不管有没有学问,大家都要接过缆绳拉一把,还有富户把家里的牛马赶了过来。结果不光没帮上忙,反倒破坏了船速均衡,要不是水手都在大海上见过大世面,说不定就得有搁浅或者撞船的意外发生。 咋办呢,没辙,面对民众的热情洪涛也不好下令强行驱赶,只能命令水手严密关注船只的吃水深度,一旦发现不对劲儿马上砍断缆绳。 不知道是百姓的祈祷感动了上苍,还是命该如此,磨磨蹭蹭的走了三天,眼看已经误了行程,江面上突然刮起了东南风。风力还挺大,浪头拍在船体上啪啪作响,随后变成一团白色的水沫。 这要是内河船就得找地方停靠了,平底船禁受不住大浪很容易倾覆。但海船真不怕这点浪,借着风力扬起满帆反倒更加自如,航速顿时提高了好几倍,不到一天时间就把前面三天的损失全补了回来,还有超额。 “难不成大人真会呼风唤雨?”八嘎做为洪涛的贴身护卫自然要跟着主人一起出征,他对这种情景很诧异,看向主人的眼神也更加惶恐了。 “……二郎,告诉告诉你这位故人风是从哪儿来的。”洪涛做为主帅并没在所谓的中军坐镇,而是跑到了蒋二郎的前锋船上。 他更喜欢武装商船的格局,可以站在艉楼上指点江山,另外也觉得有大炮的船更安全,哪怕冲在第一个。 “海上怕是起台风了……你是日本人?” 蒋二郎对这种问题都不太乐意回答,通过几年的海上生活,他早就搞明白了一些原本无法理解的天气状况,啥神灵不神灵的全是瞎扯淡。但是看到八嘎的佩刀之后,终于想起了点什么。 “是的,小人正是坐着大人的船